从流动摊贩在“便民疏导点”规范经营,到企业库存通过“供需桥梁”盘活;从审批流程“瘦身”让商户少跑腿,到柔性执法传递法治温度……近年来,荆门市东宝区城管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,将管理精度与服务温度深度融合,通过审批提速、执法革新、环境提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,破解经营主体发展痛点,以“辛苦指数”换来了市场“发展指数”和群众“幸福指数”,书写了城市治理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。
服务前移,让便利直达经营主体
“城管局不仅帮我们降低了看得见的物流成本,更解决了积压库存这个‘老大难’,提升了我们的投资信心和长期发展的意愿。”美厨智能家居(湖北)有限公司负责人难掩欣喜。
今年,该局通过搭建的“企业供需精准对接平台”,发现该企业因调整工艺积压初级库存、占用资金和仓储成本后,立即启动帮扶机制,化身“市场红娘”对接辖区批发商金飞龙仓储店,经多次协调促成其以优惠价格收购该批商品,并通过金飞龙的超市促销渠道进行销售。此举为企业盘活库存、缓解压力,实现企业减负、商户盈利、群众受益的三方共赢。
这样的主动服务已形成常态。针对核心商圈商户审批环节多、等待时间长的痛点,城管局与行政审批局联动,整合活动占道、装修占道等审批职能,缩短周期;同时每月深入一线走访,建立“问题收集—分类交办—限时办结—回访核实”工作方法,确保商户诉求事事有回音。从2025年4月起,该局还试行集中化商品促销模式,通过提前介入、现场指导、简化流程等一系列举措,为商户提供全方位便利,提升街区运营效率。截至目前,已有100余家商户在支持下举办600余场促销活动,有力拉动消费。
执法革新,让温度融入法治实践
东宝区城管局以执法革新为抓手,将刚性制度与柔性服务相结合,让法治温度浸润营商环境。
2025年5月,该局城管综合执法大队渣土中队巡查时发现,某企业因厂房装修委托无资质车辆违规倾倒建筑垃圾。考虑到企业系初次违规、情节轻微且未造成严重后果,执法人员未简单“一罚了之”,而是通过“解读条例+限期整改+承诺警示”引导其纠正,既维护了法规权威,又为企业留足发展空间。
为筑牢法治根基,该局以“民法典宣传月”为契机,开展“五进”普法活动:在东宝工业园区为20余家企业解读安全生产法规,在商圈通过LED屏普及门前三包条款,累计覆盖超2万人次,发放资料1万余份,解答问题300余条。同时建立“日常巡查+动态监管”机制,将普法与执法衔接,在全区营造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的氛围,以法治保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。
环境提质,让颜值转化为发展价值
城市环境的“颜值”直接关系营商环境的“价值”,东宝区城管局通过精细化管护提升环境品质,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。
2025年上半年,城管局对辖区企业道路两侧及厂房周边2万余平方米绿化带开展专项整治,清理杂草、补植苗木,并推行“日常巡查+定期维护+动态监管”机制,安排专人每周检查养护,让园区环境成为企业形象的加分项。“现在厂区周边清爽多了,客户来访印象更好了。”园区职工王女士切身体会到环境变化带来的“隐形效益”。
针对商户反应强烈的停车难、商业街区非机动车乱停等问题,该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,将原实验小学操场改造为智能停车场,新增152个临时停车位,有效缓解中天街商圈停车压力。在中天街商业街区增设30处停车标识,城管队员采取“宣传+引导+服务”的方式,引导群众和商户按照“入位、同向、整齐”的原则在划定的非机动车位自觉规范停放非机动车。2025年该局对乱停放非机动车主宣传教育300余人次,劝阻及制止非机动车乱停现象500余起,规范1600余辆乱停放非机动车。
从企业车间到商圈街巷,东宝区城管局以服务精度、执法温度、环境品质,持续破解经营主体发展痛点,让精细化治理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“金字招牌”。(通讯员:周清梅)
来源:东宝区城管局
编辑:郑耘
审核:彭良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