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潜江市的池塘里,农民们收起一笼笼活蹦乱跳的小龙虾;天门市的服装电商城车间内,裁缝们正在流水线旁忙碌;松滋市的吉他工厂中,工人们娴熟地制作不同类型的吉他……
近日,记者随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主题采访团走进湖北多地,观察当地如何发展特色产业,拓展就业增收渠道,不断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在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张家窑办事处的一处池塘里,养殖户李福建划着小船收起一笼笼小龙虾。不久前,他还向自己的33亩虾塘投放了今年第四茬小龙虾苗,预计在冬天上市。
8月28日,在湖北省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张家窑办事处的一处池塘里,养殖户在捕捞小龙虾。新华社记者 乐文婉 摄
潜江小龙虾综合产值超过870亿元,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。但以前受制于季节原因,当地曾长期“春卖虾苗夏卖虾,寒冬腊月空塘趴”,全市上千家小龙虾餐饮店也一度在冬天歇业或改行卖烤全羊、火锅。
2023年底,当地组建科研团队,通过调控水温、种植耐寒水草、研发微生物发酵饲料等,开发“四季有虾”技术。2024年,当地冬虾产量达2.4万吨。
“去年有了冬虾供应,我们餐厅的效益提升了10%。”潜江虾皇旗舰店店长董兴华说。
对随县万福店镇三口堰村村民吴忠来说,朵朵香菇给他带来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新机会。去年,得知镇里免费提供香菇种植培训后,吴忠就动了心。“比起在外打工,这活儿离家近,还能照顾老人。”
抱着试试的心态,吴忠参与培训,通过专项考核,买了1万棒菌种。精心照料数月,他采收了4茬香菇,赚了6万多元,收入比之前打工还高。看着个大肉厚的香菇,吴忠乐开了怀,今年又买了3万棒菌种,准备大干一场。
菌种种植、新品研发、大棚养护……在随县,与香菇相关的就业岗位超30万个。当地人社部门同步推进种植、销售等产业相关技能培训,发展电商直播从业者超3000人。小小香菇,为百姓撑起了“幸福伞”。
繁忙景象不只在田间地头,也在工厂车间。在中国(天门)服装电商城里,自动吊挂系统忙碌运转,布料沿着轨道被送到各个工位,衣领、袖子、拉链被逐一拼接;在另一栋厂房里,工人们穿梭在货架间,取货、装箱、打包……
近年来,天门市抢抓机遇,重点打造服装电商产业集聚区,积极引进面辅料、电商营销等企业。
“布局国内外直播电商渠道后,我们现在日均服装发货量超过10万件,带动周边数千人就业。”湖北莱依窕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熊飞翔说。
目前,天门纺织服装相关经营主体突破1.3万家,纺织服装产业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,直接带动就业16万人。
8月28日,在湖北省松滋市一家吉他企业生产车间,工人在制作吉他。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
在湖北松滋,新兴的特色产业同样生机勃勃。记者在松滋市文化创新产业园的一家吉他工厂里看到,工人们忙着抛光、涂漆、调音试奏,一批成品吉他正等待发往海外市场。
目前,松滋市文化创新产业园生产的吉他产品销往近20个国家,预计2025年产值突破10亿元。
近年来,湖北大力发展荆楚劳务品牌,把创建主体下沉到区县,省级层面每年给予不少于500万元劳务品牌创建经费支持,推动形成“小而精、小而强”的区域特色劳务品牌生态群。目前,全省已培育224个区域特色劳务品牌,基本形成“一县一品、一县多品”的格局,从业人员超过450万人。
来源:新华社
编辑:孙弋雯
二审:黄韶光
三审:吴东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