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年前的9月2日,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。80年后的这个日子,年逾百岁的新洲籍抗战老兵李益华端坐桌前,在纸上一笔一划写下“庆祝抗战胜利!中国共产党万岁!”照料父亲十多年的小女儿李四连轻声告诉记者:“每年这个日子,父亲都会写下这13个同样的字。”
1925年农历六月初四,李益华出生在新洲区旧街街曹井村杨柳湾一个农民家庭。亲历抗日战争的烽火、解放战争的硝烟,他是历史的鲜活见证者。所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、70周年、80周年纪念章,无声诉说着老人曾经的浴血荣光。
李四连至今清楚地记得,2005年9月3日晚,堂兄给她打来电话,说中午在央视播出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新闻中看到了二叔李益华。她将信将疑,特地找来新闻回看,当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影真切地出现在国家级荣典之上,她这才相信——父亲身上竟然藏着厚重如山的过往。
在女儿小心翼翼地追问下,李益华尘封已久的记忆闸门打开一道缝隙,他零零碎碎地讲出一些早年经历。只是年事已高,许多烽火岁月的惊险细节已如飘散的硝烟,难以完整拼凑起来。
在回忆录中,李益华用朴实的文字记下了这段穿越生死的战友情谊:
“1945年一次夜袭摸哨,走在前面的王保生同志首先扑上去,用刀杀死一名日军哨兵,但自己也身受重伤。我打倒了另一名日军哨兵。搏斗声惊动了碉堡里的日军,十几个鬼子拿着枪冲了出来。我背起王保生往山林里飞跑,小腿肚子被鬼子子弹打穿也没停下脚,总算把他抢了回来。”
老人的孙子李胜平介绍,2005年,自己的父亲陪爷爷赴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。会场上,一位同样佩戴纪念章的老兵认出了爷爷,激动地走过来打招呼。经交谈才得知,这位名叫王保生的湖南石门籍新四军老战士,正是爷爷当年舍命救下的战友!
“真没想到!我曾救过的王保生同志,分别了60年又与他见面了。”从北京回家,老人在一张纸上饱含深情地写道:“很高兴,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!”墨迹微微晕开,似是老人激动的泪水洒在纸面。
如今,在家人的照料下,李益华除听力不佳外,身子骨依旧硬朗。每逢晴好天气,他会走出家门,与隔壁左右的老邻居对弈几局。楚河汉界,方寸之间,眼神依旧锐利,仿佛当年审视战场态势。
三枚抗战胜利纪念章,被老人收藏在一个铁皮盒里,只在重要年节才拿出来细细擦拭,好像拂去历史的尘埃,重温那段峥嵘岁月。每年的今天,他用遒劲的笔划写的字,也宛如血脉,铭刻在这位抗战老兵生命的年轮里。
来源:新洲融媒
编辑:孙弋雯
二审:黄韶光
三审:吴东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