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案说险:警惕“代理退保”黑产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

案例介绍:

2025年5月,客户张先生向中国人寿保险钟祥支公司提交了一份投诉材料。公司工作人员在沟通中发现异常,经面谈了解,张先生因对保单条款存在疑问,在网上搜索咨询时,某机构以"专业维权"为名,每日通过微信发送"成功案例",诱导其支付600元咨询费并签订服务协议。该机构代写投诉材料,提供标准化投诉话术,并要求退保成功后再支付10%手续费。经过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详细讲解和分析,张先生认识到自己陷入代理退保骗局,决定继续持有名下保单,并报警追回损失。

案例分析:

这是一起典型的"代理退保"黑产案例,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

1.诱导消费与不合理收费:该中介以“成功案例”为噱头诱导王先生付费,先收取600元“咨询费”,后续还计划收取高额手续费(退保金额的10%),收费标准缺乏合理性与透明度,加重了消费者经济负担。

2.干预正常投诉流程:该中介为张先生设定固定投诉流程和话术,甚至代为撰写“投诉信”,这一行为扭曲了正常的消费者投诉维权路径,可能导致保险公司无法准确获取客户真实诉求,影响问题的有效解决。

 3.潜在法律与信用风险:张先生按照该中介设定的内容投诉,若涉及虚假信息,可能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;同时,此类“代理退保”行为可能造成在张先生退保后自身的保险保障也会随之丧失,后续再投保可能面临保费上涨、投保被拒等问题。

风险提示:

 1.警惕“代理退保”陷阱:切勿轻信网上所谓“专业退保机构”“律师代理退保”的宣传,此类机构往往以“全额退保”“无风险”为诱饵,实际可能收取高额费用,且退保后消费者将失去保险保障,面临后续投保困难等风险。

2.通过正规渠道维权:若对保险产品或服务有疑问、需投诉维权,应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热线、官网、营业网点、监管机构等正规途径解决纠纷。

3.增强风险防范意识:切勿轻信"全额退保""内部渠道"等承诺,不随意签署代理协议,不轻易支付前置费用,更要保护好个人重要信息,不将身份证、银行卡、保单等敏感材料交予他人。

4.充分认知退保后果:退保前需充分了解退保可能带来的损失,包括经济损失、保障缺失风险等,理性评估自身需求,避免因盲目退保影响个人保障权益。

【温馨提示】购买保险要理性,维护权益要依法。切勿相信"代理退保"承诺,通过正规渠道反映诉求,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
来源:中国人寿

编辑:孙弋雯

二审:黄韶光

三审:吴东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