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守望,既要以温暖的“导”守护成长的节奏,又要用扎实的“育”筑牢成长的根基。在荆门市石化中学的校园里,“导育制”从来不是抽象的理念——它是课堂上老师俯身解答时的耐心引导,是课后心理辅导室里倾听心声的温暖陪伴,是校园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实践。当“导”的温度遇见“育”的厚度,便催生出一场关于成长、关于教育的生动实践。
为记录这份实践里的点滴感动,分享“导育制”理念下的教育思考,荆门市石化中学携手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、云上荆门APP,共同发起“导育制”征文大赛,邀师生执笔、以文字为媒,讲述藏在“引导”里的成长故事,书写融在“育人”中的教育答卷。
我的导育故事之六——用耐心点亮角落:小晨的足球成长路
荆门市石化中学 唐华勇

刚接手这个班时,我注意到一个叫小晨的学生——她总默默站在操场角落。体育课时,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各类活动,她却像个局外人:眼神闪躲,不愿融入;跑步时落在队伍最后,步伐沉重又拖沓;自由活动时,宁愿独自发呆,也不加入小组游戏。这样的表现,让我格外担忧。
一次足球练习,大家分组对抗,小晨被分到其中一组。她站在场上手足无措:球来了不敢接,好不容易接到也不知该怎么传。同组同学渐渐露出不耐烦的神色,我见状立刻暂停练习,走到小晨身边轻声鼓励:“别害怕,大胆尝试就好,每一次接球、传球都是进步。”她微微点头,眼神里却仍藏着不自信。
课后,我主动找小晨聊天,才知道她因体型偏胖,之前在体育课上常被同学嘲笑,久而久之便对体育生出了恐惧和抵触。摸清原因后,我决定为她制定一份专属的体育成长计划。
计划从基础体能训练开始:每次体育课,我都会陪小晨绕操场慢跑。起初她跑几步就气喘吁吁,我始终在旁鼓励她坚持,再慢慢帮她增加跑步的距离和时长;同时,我还教她简单的拉伸动作,帮她放松肌肉,减轻运动后的疲劳感。
足球技巧上,我从最基础的运球、传球教起,全程一对一指导。只要小晨有一点进步,我都会及时表扬,让她切实感受到努力被认可。为了帮她进一步建立自信,我还特意组织了几场对抗性不强的小型足球友谊赛,让她在轻松的氛围里练习。
随着时间推移,小晨的体能越来越好,足球技术也有了明显提升。她不再像从前那样害怕体育课,反而开始主动参与各类体育活动。
一次学校足球比赛,小晨所在的班级闯进了决赛。比赛打得异常激烈,比分始终胶着。关键时刻,小晨接到队友传球,没有丝毫犹豫,果断出脚射门——足球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,空心入网!全场瞬间响起热烈掌声,小晨激动得满脸通红,眼神里满是自信与自豪。
这场比赛后,小晨彻底变了。她成了班里的体育积极分子:不仅足球踢得好,还加入了学校运动队;课堂上也越发开朗,会主动回答问题,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。看着她的转变,我由衷地感到欣慰。
小晨的成长让我深刻体会到: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,有的或许早早发芽、茁壮成长,有的却需要更多阳光、雨露与耐心的呵护。作为老师,我们要善于发现那些躲在“角落”里的“小树苗”,用爱浇灌,用耐心等待,直到他们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。
来源:荆门市石化中学
编辑:郑耘
审核:全之力
